“故事大王”续写故事传奇_一颗浅浅星(一)
优看小说网 > 一颗浅浅星(一) > “故事大王”续写故事传奇
字体:      护眼 关灯

“故事大王”续写故事传奇

  马信芳

  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牵动着几亿国人的心,也牵动着上海人的心。被国家文化部命名“全国故事之乡”的上海浦东川沙镇同被震动。为这场疫情防控的攻坚战,很多医院的医护人员纷纷报名参加医疗队支援武汉。天使逆行的英雄壮举,深深激励着老夏。夜深人静,他辗转不能入眠。一个歌颂白衣天使请缨去武汉的故事在他脑海里活了起来。他干脆起身,扭亮台灯,拿出笔记本,写了起来。他笔下的人物金慧英,上有老下有小,且她的女儿还未满周岁。医院领导就她实际情况,迟迟没有批准她上武汉的请求。疫情是命令,防控是责任,救人成为第一等重要的事,金慧英铁了心三次请缨上武汉。关键时刻,金慧英丈夫挺身而出,包揽后方一切事务,送自己媳妇上前线。夏友梅足足花了三个晚上,从构思到人物设计,到情节安排,新故事《倔姑娘三请缨》终于脱稿。

  镇上故事员储凤珍闻讯,马上要走了故事稿,连夜讲演排练并录了音。第二天,又请人制作成视频。

  夏友梅发挥专长,尽绵薄之力的精神同样鼓舞了川沙其他故事员,顾正权等作者纷纷行动起来。《病床前的团圆饭》《雪中送炭》《夜寻失踪者》等一个个故事文本送到老夏的手中。夏友梅不顾休息,一一修改。两天后,反映抗疫的七篇故事通过镇上微信平台,以文本、音频和视频形式向村民和小区居民传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夏友梅正是借助故事这个平台与百姓群众连在了一起。

  醉心于民间故事

  上海是新故事的发源地和发祥地。故事作为百姓喜爱的文学和文艺样式,新中国诞生以来获得了飞跃发展,这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广大故事工作者努力的结果。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川沙民间故事传承人夏友梅就是其中一位。五十多年来,他在这块乐土上辛勤耕耘,已搜集整理和发表故事作品三百余万字。特别是退休后,更为培养故事接班人尽心竭力,数以千计的故事员脱颖而出。

  夏友梅,出生于浦东一个贫困家庭,从小喜欢听母亲讲故事。《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母亲讲得有声有色,小友梅听得津津有味,常常睡梦中笑出了声。怀着对民间文学的痴情,当他在农村务农的时候,就不忘搜集整理流传于民间的故事、谚语和歇后语。6000多则(条)的手抄记录稿正是他青年时代的酷爱。

  上天眷顾这位醉心于民间文学的青年,1979年,当夏友梅调入川沙县文化馆工作时,让他担任的是故事专职干部。真是如鱼得水,他将写故事、讲故事、抓故事,三位集一体,在川沙这片热土上,开始了他的故事生涯。就这样,五十年如一日,他不仅将故事视为爱好,更将它当作事业。他从一般干部,直升至馆长,从小故事员,成为故事大王。

  1998年,夏友梅的母親身患绝症。临终前几天,母亲意味深长地对站在床前的儿子说:“友梅,今朝我可能要走了,你是故事大王,给娘讲个故事,送送娘走好吗?”夏友梅瞪大眼睛,看着娘,这是母亲对他故事事业的极大鼓励,言下之意,就是娘归天也要以故事为伴。夏友梅热泪盈眶,握着母亲的手,“从前,有个孩子叫……”夏友梅慢慢讲起了母亲从小给自己讲的《孝子》故事,讲着讲着,母亲露出欣慰的笑容。面对弥留之际的母亲,夏友梅知道,是娘、是家人、是同道们的支持,才有了今日的他。当晚,他下了决心,誓把故事当作自己的终身事业。

  潜心于故事创作

  夏友梅知道,要使故事成为老百姓喜欢的作品,创作是关键。他也知道,自己并非是天生的故事家,要想成功必须努力。他为自己立了座右铭:“笨鸟先飞,勤能补拙。”为写好故事,他常常挑灯夜战。稿纸写了一叠又一叠,作品改了一稿又一稿。有时,睡梦中想到一个情节,他会半夜起床,开灯铺纸挥笔,甚至写到天亮。

  故事来源于生活,故事又是民情和民风的写照,及时和艺术地再现现实生活,是故事“轻骑”的特点。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浦东大地,川沙镇上出现了首家个体户水果店。借着印度电影《大篷车》的放映,一个名为“大篷车”的水果店应运而生。时任记者的我曾与青年报记者黄汉民同到川沙采访,给我们带路的夏友梅敏锐地感到这是故事创作的新题材。翌日,他马上展开更深入的调查,在积累了大量素材后,运用中国民间故事“三叠式”的结构,写成了《“大篷车”招亲》。这个开先河的作品发表后,多家故事刊物引来了一系列反映改革开放的作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夏友梅的目光投向市场经济的更深层面。他创作的故事《吴经理三战“大篷车”》《戆阿福三闹“大篷车”》,发表后社会反响更为强烈。跨入新世纪后,他紧随时代的步伐,以更高的高度、更新的角度来反映生活。《女财神》《特效药方》《被跟踪的大夫》《飞来的人民币》等故事以反腐倡廉、颂扬人民公仆、提倡社会正气为主题,受到读者的欢迎。故事活动家、评论家任嘉禾先生称赞他的故事,是“浦东开发开放真实面貌的一面镜子,一部运用文学笔触,从普通老百姓的视角观察的‘历史,从而使广大读者分享浦东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和学习浦东改革开放的创业精神。”

  五十多年来,夏友梅坚持故事创作,先后在《新民晚报》《上海老年报》《东方城乡报》《故事会》《上海故事》等报纸杂志上发表故事作品近百篇(则),结集出版了《夏友梅故事集》《夏友梅戏曲故事评论集》《夏友梅故事艺术集》。

  精心于故事演讲

  故事贵在口口相传,演讲常常是好故事的第二创作,专家称之为:“讲讲写写,写写讲讲”。

  1983年,夏友梅参加《故事会》杂志举办的每月一次的故事讲座,从郊区到市区乘车要一个多小时。整整一年,他风雨无阻,从不缺课。有一次刮十级台风,他第一个走进课堂,虽浑身湿透,内心却因为故事的神奇召唤而热情洋溢,早已忘却了风雨的侵袭。一年的学习,对夏友梅的故事创作和演讲产生了重大影响,年终被《故事会》评为优秀学员。

  夏友梅讲故事,讲究一个情字。一是动情,他感情充沛,善于刻画人物,许多故事被他讲得催人泪下。二是重情节,专家总结讲故事的“新、奇、巧、趣、谜”等演讲技巧,他应用之妙,存乎一心。他还从沪剧、越剧、评弹、浦东说书等艺术中撷取养料来丰富自己的表演。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论戏。但老夏说,讲故事也一样,也得下苦功。有人说他,排演起来像真的一样。一次,夏友梅关门练讲《救火英雄》。他大声呼叫“救火”,急切之声溢于言表,屋外邻居信以为真,纷纷携盆带桶把他家团团围住。

  夏友梅常将身边熟悉的人与事创编成故事来讲,《神奇姑娘“蒸活人”》《养子秘方》等,被他讲得活灵活现。有听众竟与现实等同起来,把他当作是医术高超的“神医”,特邀他看病,车费食费住宿费实行三包。有个患有不育症的妇女,为了她家庭的幸福,含泪恳求老夏献出秘方。急得老夏连连声明,这是文艺作品。

  夏友梅曾在农村小学担任过语文老师,有个勤学的学生让他念念不忘,他以学生为原型创作新故事《作弊的三好学生》,悬念迭起,蕴含了深深的人间真情,在校园演讲后引起强烈的反响。故事在《故事会》发表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作品一等奖,并于1993年荣获文化部群星奖“金奖”。

  优秀的故事感染人,如花香引蝶。精彩的演讲有声有色,如磁铁吸针。复旦大学、上海大学文学院、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学院曾邀他讲课。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故事》编辑部、上海市文化局等单位联合举办“夏友梅故事艺术讨论会”,对其作品和讲演给予极高的评价。是故事给了群文工作的高地,是故事活动造就了故事大王的诞生。1991年,夏友梅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1992年,他被授予上海市劳动模范的称号。1993年,文化部人事司编著出版《文化群英录——首批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小传》一书,以“故事大王”为题介绍夏友梅,自此故事大王声名鹊起。夏友梅还获“开发浦东杰出人才贡献奖”,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与上海故事家协会等单位颁发的“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故事发展突出贡献奖”。

  用心于故事培育

  2004年,夏友梅从川沙文化馆馆长岗位上退了下来。退休生活将如何安排?这时有人建议:老夏,退休了,你也可歇夏(趁夏日休息)了。夏友梅嫣然一笑:“大家称我的故事是一碗‘炒青菜,一碗‘咸菜汤。油水不足但味道还可以,这正合老百姓的口味。我的故事还没讲完,焉能歇歇?”

  一直癡迷于故事的夏友梅依然“蠢蠢欲动”,现在他有充足时间了,一个弘扬浦东特色文化、将故事做成品牌的想法在他的脑海里慢慢成形。

  仅一年的筹备,在川沙新镇政府与新区文广局的支持下,“夏友梅故事艺术工作室”正式挂牌。这是他退休后开始的更有激情的“创业”,没有人召唤,他却以工作室为新的阵地。老伴卫凤新说:“我家老夏没退休,家仍然只是他的旅店。”

  为故事费时费力,夏友梅决不吝啬。民间文学要传承,故事也要后继有人。不久,“上海夏友梅故事艺术学校”宣告成立。以艺校为基地,他又创办起“开心果故事团”,这是个旨在培养少儿学习讲故事、写故事的践行计划,“传承红色基因”巡回宣讲、故事进校园等活动,深受欢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多年的辛勤付出,艺校已先后培养小故事员3000余名,故事指导老师近百名。故事队获得了上海市故事创作演讲比赛八连冠的优秀成绩,而组织单位和老师更是获得华东六省一市廉政故事大赛优秀组织奖、第九届第十届全国少儿故事大王邀请赛全国优秀组织奖的殊荣。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74岁的夏友梅仍不满足,他立足川沙故事之乡,放眼长三角地区,为川沙故事走出上海,走向全国继续努力。一场又一场大规模、高级别的故事邀请赛在川沙举行,外省市一个个故事在这里得到交流,而一本本精彩故事集——《花香彩蝶飞》《热土报春花》《艺苑花枝俏》《花香飘万里》《时代的浪花》等作品集已展翅舞动飞向全国。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kxs9.com。优看小说网手机版:https://m.ykxs9.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