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第134章_影视:从闯关东开始
优看小说网 > 影视:从闯关东开始 > 134.第134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134.第134章

  第134章

  一次世界大站中,德军就曾两次出动潜艇企图突入斯卡帕湾,但均被英军发现而遭击沉。

  此次邓尼兹决心从英军意想不到的柯克海峡突入,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他召见了在德军潜艇部队中以技术高超而闻名的U—47号潜艇艇长普里恩上尉,命令其秘密进行突破斯卡帕湾的可行性研究,普里恩认为只要导航准确,操作无误,是可以穿越沉船障碍进入斯卡帕湾。

  经周密准备,10月8日普里恩指挥U—47号潜艇从基尔出发,13日四时悄然到达奥克兰群岛东部海域,随即潜坐海底,使艇员得到休息,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潜艇兵的精神状态,永远是决定战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十九时十五分,潜艇浮出海面,开始闯入柯克海峡。

  普里恩关闭柴油发动机,仅以电力发动机提供动力,凭借着高超的驾驶技术,克服水流湍急的困难,绕过了沉船和串联其间的钢索,于10月14日零时二十七分顺利突入斯卡帕湾。

  但普里恩在斯卡帕湾西南主要锚地没有发现任何军舰,原来在U—47航行途中,英军舰队主力已离港出海。

  普里恩只得再驾艇向东,终于在梅恩兰岛西侧发现2艘战列舰和多艘驱逐舰,零时五十八分普里恩在3000米距离用首部发射管向2艘战列舰齐射三条鱼雷。

  其中一雷命中“皇家橡树”号战列舰,普里恩发射完首部鱼雷后,迅速转舵,又用尾部鱼雷管发射一条鱼雷,但没有击中,然后全速向柯克海峡撤离。

  英军根本没有想到是遭到德军潜艇偷袭,当“皇家橡树”号战列舰中雷后,有人以为是军舰发生了爆炸事故,有人以为是遭到了空袭,基地指挥部拉响了空袭警报,港湾里的军舰采取防空措施,而“皇家橡树”号舰长本上校和几位主要军官也只是草草巡视了一番,没有采取任何补救措施。

  普里恩从潜望镜里发现了英军这一情况,艺高人胆大的普里恩索性再次返回,重新为首部鱼雷管装填鱼雷,实施第二次攻击。

  一时二十二分,U—47在2200米距离上瞄准“皇家橡树”号齐射三条鱼雷,两条鱼雷命中右舷,机舱被炸穿,并引发了大爆炸,“皇家橡树”号急剧右倾,于一时三十三分倾覆沉没,舰上官兵包括第二战列舰分舰队司令布格罗夫少将在内的833人丧生。

  U—47迅速驶向柯克海峡,按原路撤出斯卡帕湾。

  10月17日返回威廉港,受到了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和邓尼兹的热烈欢迎。

  普里恩被授予一级铁十字勋章,成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国民脱帽敬礼的英雄,其余艇员均获得二级铁十字勋章,所有参战官兵还获得了希大爷的接见,邓尼兹也由准将晋升为少将。

  尽管德军潜艇开战初期在大西洋上没有取得骄人的战绩,但击沉“勇敢”号和偷袭斯卡帕湾的胜利,使德军统帅部逐渐意识到了潜艇的巨大作用,逐渐开始重视潜艇部队的建设,并开始加紧潜艇的制造。

  自9月3日“雅典娜”号被击沉后,英国认为德国已开始实施无限制潜艇战,立即消除了一切犹豫,从9月5日起开始实行在一次世界大战中颇有见效的护航运输船队体制,至10月英国同其他盟国的主要航线上都建立起护航运输船队体制。

  事实上希大爷在开战初期一直对英国抱有媾和的幻想,因此严禁邓尼兹实施无限制潜艇战,在破交行动中必须严格执行对商船的俘获规则。

  英国护航运输船队体制,源自数学概率论的原理,也是数学家在战争中的一大贡献,根据概率论分析,商船在海上与潜艇相遇,是随机的,一定数量的船只,编队规模越小,批次就越多,批次一多,与潜艇遭遇的机率也就增加了;

  而且由于潜艇数量有限,每次与船队遭遇,因所携带弹药限制,只能攻击相同的商船,也就是说,船队规模越大,即使与潜艇遭遇,每艘船被击沉的机率就越小。

  综合上述两条规律,船队规模越大,每艘船被击沉的概率就越小,以100艘船为例,如果编为五队,每艘船被击沉的概率为25%;

  如果编为一队,每艘船被击沉的概率为1%,足足相差24倍!

  护航运输船队体制由英国海军部领导,所有船只编为运送物资的慢速运输船队(航速在7.5节以下)、运送物资的快速运输船队(航速在9至10节)和运送军队的运输船队三种。

  固定航线的护航运输船队,通常使用起驶点的第一个英文字母为代号,如哈利法克斯开往英国的船队代号为HX,各固定航线均有护航运输船队的航行日程表。

  早期的护航运输船队通常由40至60艘船组成,排成9路或12路纵队,船与船之间距离约为550米,纵队之间间隔约为900米,形成正面宽约4至4.5海里,侧翼宽约1.5至2海里的长方形队形。

  这样一来可以减少运输船队侧翼遭到潜艇攻击的机会,二来可以避免队形过长,后尾船只忙于追赶前面船只,三来能减少船只相互碰撞的危险,而且这样的队形最有利于各船之间的目视通信。

  护航军舰以4艘配置于船队的四角,形成盒状警戒圈,其余军舰则位于船队正前方扇面。

  最初英军使用战列舰或巡洋舰担任护航军舰,当德军水面舰只的威胁消除后,便不再使用战列舰或巡洋舰护航了。

  因为在潜艇威胁面前,使用宝贵的战列舰或巡洋舰为运输船护航有些得不偿失。

  有些人对护航船队体制持否定态度,认为大批船只在装完货物或卸完货物后,必须停留在港口,等待与其他船只编成护航船队,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减低了船舶运载量。

  但事实胜于雄辩,护航运输船队体制的实行,大大降低了船只的损失,在战争爆发后的四个月中,编入护航运输船队的5756艘船只中,只有12艘被击沉,而且这12艘中还有5艘是在掉队的情况下被击沉的。

  而同一时间里单独航行的船只有102艘被击沉。

  这一阶段,英国共损失运输船114艘,计42.3万吨。

  战争初期,英国的反潜措施除了采取护航运输船队体制以外,就几乎没有其他有效的措施了。

  航母编队的攻击性反潜战术,因“勇敢”号被击沉而夭折;反潜飞机装备的MKⅠ型雷达性能欠佳,只能发现5000米外水面状态航行的潜艇。

  在能见度好的情况下,潜艇甚至通过目视观察能先发现飞机!

  而且反潜飞机由于使用的炸弹性能不佳,投向潜艇后反而会被水面反弹到空中爆炸,对飞机所造成的损害竟然更甚于对潜艇的损害!

  有2架飞机就这样被自己的炸弹所击落。

  加之反潜飞机数量严重不足,英国只得采取“稻草人”战术,即征用大量民间飞行俱乐部无武装的飞机,沿海岸飞行,以迫使德军潜艇下潜,并及时发现被击沉的运输船,这种落后的战术竟然一直使用到1940年5月法国沦陷后。

  要使反潜飞机真正在作战中发挥作用,不仅要对炸弹进行改装,还要安装轰炸瞄准具和新型的探测仪,完成这些工作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

  为了弥补护航舰只的不足,英国开始加紧建造轻型护卫舰,这种护卫舰排水量在2000吨以下,装备火炮、深水炸弹和声纳,在武装拖网渔船和其他小型舰艇的支援下,是一种能在近岸海域有效进行反潜作战的舰艇。

  在1939年9月至1940年5月的第一阶段中,德军由于种种原因限制,主要采取的是单艇作战,邓尼兹还是按照战前的设想开始进行集群作战的尝试性实验。

  第一次是1939年10月中旬,出动6艘潜艇,结果其中1艘在英吉利海峡触雷沉没,2艘在攻击护航运输船队中被击沉,因此集群作战实验没有成功。

  同时组织潜艇在英国海岸附近海域进行了大面积布雷,所布的水雷先后炸沉12艘船只炸伤6艘,损失船只的吨位达12万吨。

  1939年11月中旬,邓尼兹再次出动4艘潜艇进行集群作战尝试,U—53号潜艇发现了KS—27护航运输船队,尽管多次遭到英军护航军舰和水上飞机的压制和驱赶,但仍一直保持着与船队的接触,并引导其他3艘潜艇赶来。

  但因种种原因没能达成集群攻击,潜艇只对掉队的船只进行了攻击。

  尽管集群攻击战术未能如愿,但德军潜艇多以单艇在英国港口和近岸航线实施阵地伏击或机动伏击,或在护航运输船队可能航线或广阔海域实施游猎作战,仍取得了不小的战果。

  9月击沉41艘同盟国及中立国的船只计15.3万吨,10月击沉27艘计13.5万吨,11月击沉21艘计5.2万吨,12月击沉25艘计8.1万吨,被潜艇击沉的船只占损失船只总数的51.7%。

  其中11月和12月战绩下降的原因是战争爆发后出击的潜艇陆续返回基地补充给养,德军由于潜艇数量少,基地距离作战海域又远,在大西洋活动的潜艇数量大为降低,通常只有3至5艘,从未超过8艘。

  至1939年底德军共损失潜艇9艘,几乎占其潜艇总数的六分之一。

  最使邓尼兹高兴的是,有关破交作战的种种限制逐渐被取消,9月23日获许可以攻击命令停止航行但仍在使用无线电报警的船只;

  9月24日获准可以攻击法国船只;9月30日可以攻击任何在北海航行的船只;10月2日从英法沿岸至西经15度海域航行的所有船只均可以予以攻击;

  10月17日获准攻击除客轮以外的任何敌方船只;10月19日从英法沿岸至西经20度海域航行的船只只要实行灯火管制均可予以攻击;

  11月17日终于取消所有限制,开始实施无任何限制的潜艇战!——至此,邓尼兹终于可以彻底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1939年11月,美国终于逐渐认识到纳粹德国的残暴本性,开始改变了禁止向交战双方出售武器或贷款的中立立场,国会通过了中立法的修正案,允许在“现金交易运输自理”的原则下出售武器。

  也就是购买武器的国家必须用现金支付,并用自己的船只运输,从纸面上看这对双方都是公平的,其实由于德国海军力量非常薄弱,根本无力保护自己的船只,所以这一修正案是明显倾向于英国的。

  进入1940年,德军潜艇的破交作战仍未有突破性的进展,1月击沉40艘商船,计11.1万吨,2月击沉45艘17万吨。

  2月间邓尼兹第三次组织集群作战的试验,派出5艘潜艇前往北大西洋,结果U—54发现了法国的两支护航运输船队,但该集群中的另2艘潜艇由于距离太远无法及时赶到,只是攻击了因掉队而落后的船只,第三次集群攻击的尝试又告失败。

  3月4日德国最高统帅部下达了禁止潜艇执行破交作战的命令,将其全部用于即将发起的挪威战役,根据这一命令德军投入挪威战役的潜艇达31艘,占其潜艇总数的65%。

  为此邓尼兹不仅从潜艇学校抽回了担负训练任务的潜艇,还缩短了2艘新下水潜艇的试航时间,除了少数几艘在进行检修的潜艇外几乎尽数参战。

  但令邓尼兹哭笑不得的是在战役中,潜艇部队被赋予的任务是侦察和掩护己方舰队的活动,这简直是潜艇使用的极大误区,因此白白付出了4艘潜艇的损失。

  唯一的收获就是在作战中发现了G7型鱼雷存在的巨大缺陷,先后实施鱼雷攻击36次,均无建树,被潜艇部队官兵称为“窝囊的鱼雷”。

  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这一问题,在以后攻击拥有强大护航兵力的船队时,潜艇必将遭致惨重的损失,从这个角度来看,挪威战役对于德军潜艇部队而言不失是一大收获。

  4月下旬,邓尼兹成立了鱼雷调查委员会,调查鱼雷出现的问题。

  认为在挪威海域海底蕴藏着大量铁矿,导致磁引信发生偏差,因此邓尼兹下令禁止使用磁引信。

  在这之前由于只能使用威力较小的触发引信,以往只需一条鱼雷就能解决的攻击,至少需要两条,也就使得潜艇在作战中消耗鱼雷的速度大大增加。

  因此作战时间大大缩短,很多潜艇在返航途中眼睁睁看着英国运输船队穿梭而行却没有鱼雷可以使用。

  5月挪威战役结束后,一些潜艇急需检修,还有几艘潜艇作为训练潜艇配属给了潜艇学校,新下水的潜艇还需要试航和训练,德军能投入大西洋执行破交任务的只有30艘潜艇,每天真正战斗在大西洋最前线的潜艇不超过10艘。

  鉴于如此情况,邓尼兹只好将集群攻击战术暂时搁置起来,等待以后拥有足够数量潜艇时再实施,现在则提出了“经济使用原则”,即尽量将潜艇派到英国护航力量最薄弱的海域,力求每艘潜艇都能达到最高击沉吨位。

  邓尼兹在威廉港潜艇部队指挥部的作战室里,将击沉情况用大幅图表显示出来,进行仔细地研究分析,并据此来指挥潜艇作战。

  至1940年6月,德军潜艇共击沉船只242艘,总吨位约85万吨。

  这些损失对英国而言,还是能够承受的,因为同一时期里新建造的船只吨位完全弥补了损失。

  而且英国的反潜战总体情况还不算坏,击沉了德军24艘潜艇,并将德军潜艇逐渐逐出近岸海域。

  1940年6月开始的大西洋之战第二阶段,由于德国相继占领了法国、挪威,原先极其不利的海上态势顿时改观,德国海军迅速在挪威和法国沿海各港口建立潜艇基地。

  特别是从位于比斯开湾的洛里昂、布勒斯特、圣纳泽尔、拉罗舍尔和波尔多等港口出发,潜艇可以直接进入大西洋,比从德国本土基地出发,航程足足缩短了800千米,连250吨级的小型潜艇也能进入大西洋。

  而大型潜艇更是能够到达大西洋中部海区活动,而且潜艇在消耗完了所携带的弹药、燃料和物资后,也不再需要长途跋涉返回本土基地补给,可以就近驶往比斯开湾港口进行补给和检修。

  因此邓尼兹对于这些基地的建设非常重视,亲自来到比斯开湾各港口监督建造工程,还将潜艇部队的指挥部前移至法国洛里昂。

  7月开始随着潜艇供应船的服役,可以在海上对潜艇进行燃料、鱼雷和食品的补给,更是大大提高了潜艇的在航率和第一线活动的巡航时间。

  7月前平均至少需要2.35艘潜艇才能保障1艘潜艇在海上战斗巡航,7月以后这一比率下降到1.84:1,因此德军潜艇总数虽从开战时的57艘减少到53艘,但在大西洋上执行战斗巡航的潜艇数量却增加了一倍,平均每天有10至15艘潜艇在海上活动。

  这些潜艇分散部署在不列颠群岛以西海域,英国运输船队的航线上待机,一旦发现单独航行的船只,立即予以攻击;

  如果发现护航运输船队则迅即向位于洛里昂的潜艇部队司令部报告,并尽量保持与船队的接触,随时报告船队新的航行、航速和位置,邓尼兹则迅速指挥在附近海域活动的潜艇向船队所在海域集结。

  然后于夜间开始集群攻击,天亮前结束攻击利用白天再赶往下一个攻击阵位,入夜后再次组织攻击,这样连续一个夜晚接一个夜晚反复攻击,直至船队到达目的地。

  同一时期,由于德国空军的空中威胁,英国将从加拿大开来的护航运输船队的航线改到了爱尔兰和苏格兰之间的北海峡,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北海峡入口和苏格兰以西海域,经常拥挤着大量船只,成为德军潜艇最理想的狩猎海域。

  加上英国海军因为在挪威战役和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很多驱逐舰被击沉击伤,还要保留大量的驱逐舰以应付德军可能的入侵,所以英国的护航军舰数量减少了很多,这给了德军潜艇绝佳的机会。

  而且德军潜艇经过数月作战已经积累了突破英军护航军舰警戒的丰富经验,同时得到德国空军和意大利潜艇的有利配合。

  7月中旬开始邓尼兹终于有了足够的潜艇开始实施被称作“狼群战术”的集群攻击战术。

  这一时期中无论单艇还是集群作战都取得了巨大的战果,1940年的夏秋季节,也就被称为德军潜艇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6月德军潜艇击沉58艘,28.4万吨;7月击沉38艘,19.6万吨;8月56艘,26.8万吨;9月57艘,29.5万吨,10月63艘,35.2万吨。英国的船只损失直线上升!

  从7月开始,英国从航线起始点两方向扩大护航范围,从英国开往加拿大和美国的运输船队,由英国海军的护航军舰护送至西经17度,至10月又扩大为西经19度。

  但大西洋航线上中间一段是没有护航的,这一海域也是德军潜艇活动最猖獗的海域,直到纽芬兰附近海域才由加拿大海军前来接应。

  8月英军Ⅶ型机载反潜炸弹开始投入实战,这是在200千克圆柱形反潜炸弹基础上研制出来的,炸弹头部有圆形整流罩,尾部有尾翼,能在空中保持稳定的姿态,采用水压引信,只有落水后到达预定深度在水压作用下才会爆炸,不会给飞机造成损害,而且威力比老式炸弹大得多。

  与此同时,英军还研制出了机载AS—Ⅶ型雷达,能够在较远距离发现水面状态的潜艇。

  但这些装备在实战中并未取得明显收效,英国军事工业的科学家进行了仔细分析研究,发现深水炸弹水压引信定深过大,常常在潜艇下方爆炸,便迅速改为浅定深引信。

  英国科学家还发现,在目视情况下,通常都是潜艇首先发现飞机,因为英军飞机黑色涂漆在天空的浅色背景衬托下,是个非常明显的黑点。

  根据海鸟的腹部一般都是白色的情况,英国空军以白色涂漆飞机和黑色涂漆飞机进行对比试验,果然白色涂漆飞机被发现的距离要比黑色飞机远30%,据此英军迅速将所有反潜飞机下部都涂成白色。——但这些措施还需要时日才能发挥出作用。

  8月17日,希大爷下令对英国实施全面海上封锁,潜艇有权击沉任何进入封锁海域的船只,中立国船只只要进入封锁海域,同样是合法的攻击目标。

  这样潜艇部队被束缚的手脚彻底解放了,潜艇艇长开始大显身手,积极投入到了“吨位竞赛”中,涌现了一大批名噪一时的王牌艇长,如U—47号艇长普里恩、U—99号艇长克雷斯特施默尔、U—100号艇长舍普克、U—46号艇长英多拉斯、U—101号艇长弗洛恩汉,尤其是前三位艇长被誉为三大王牌。

  在这一黄金时期里典型的战斗有9月间SC—2护航运输队和HX—72护航运输船队,10月间SC—7、HX—79和OB—229护航运输船队的护航战。

  早在8月30日,德国海军代号为B机关的情报处密码科破译了英军关于SC—2运输船队航线和与护航军舰会合海域的密码电报。

  根据这一情报,德军调集U—47、U—65、U—101和U—124共4艘潜艇前往攻击。

  9月6日,U—65发现了运输船队,但还没来得及报告船队位置就被英军护航军舰驱走了,直到午夜过后,U—65号才再次发现船队并引导U—47前来。

  U—47借助夜色掩护,采取水面攻击战术对船队连续实施攻击,一口气击沉了3艘运输船。

  9月7日白天,英军水上飞机和军舰竭尽全力,将德军潜艇驱走。这才保障了当晚船队的安全。

  9月8日夜间,U—47和U—65号潜艇再次成功突破了护航军舰的警戒,实施了攻击,U—47又取得了击沉1艘运输船的战绩。

  9月9日凌晨,正在附近海域活动的U—28和U—99号潜艇也赶来,加入到攻击的行列,U—28击沉了1艘运输船。天亮后,围攻船队的潜艇才被驱走。

  此次护航战,英军护航舰依靠目视观察和声纳探测,无法及时准确发现德军潜艇,也就无法组织德军潜艇对船队的夜间水面攻击,损失了5艘运输船,计2万余吨。

  9月20日U—47发现了从加拿大开往英国的HX—72运输船队,该船队编有41艘运输船、1艘驱逐舰和4艘护卫舰。

  此时U—47只剩下了一条鱼雷,所以无力采取攻击,只好一面跟踪船队一面召唤附近潜艇尽快赶来。

  天黑后首先赶到的U—99号对船队实施了攻击,击伤3艘运输船,其中1艘后终因伤势过重而沉没,其余2艘因伤掉队后被其他潜艇击沉。

  天亮前,U—48也进行了攻击,击沉了1艘运输船。

  9月21日入夜后,U—100号潜艇突入船队中间,艇长舍普克充分发挥其高超的驾驶技术,连续进行了长达四小时的攻击,一连击沉7艘运输船,护航军舰对其竟一筹莫展,毫无办法。

  9月22日清晨,英军2艘驱逐舰赶来加强护航力量,并将正企图进行攻击的U—32号潜艇驱走,这才结束了船队噩梦般的航程。

  此次护航战中,德军潜艇尤其是U—100号表现出色,总共击沉了12艘运输船,计7.7万吨。

  10月,德军集结在北海峡附近海域的潜艇多达10艘,积极展开破交作战。

  10月17日凌晨,U—48号发现了从加拿大开往英国的SC—7船队,该船队由30艘运输船和5艘护卫舰组成,艇长布莱克劳特少校果断实施攻击,击沉了2艘运输船,并向潜艇司令部报告了船队的航速、航向、船只数量等情报。

  天亮后U—48被英军的水上飞机发现,随即遭到了深水炸弹的攻击。

  水上飞机并且引导驱逐舰对潜艇所在海域进行了连续深水炸弹攻击,潜艇虽然没有遭到损伤,但被迫长时间潜航,以致失去了与船队的接触。

  这让正忙于调兵遣将的邓尼兹心急如焚,好在U—38号及时赶到,重新发现了船队,这才使邓尼兹能够迅速调集U—46、U—99、U—100、U—101和U—123号潜艇在船队航线前方组成了巡逻线,张网以待。

  17日晚U—38号首先发难,抢先发起攻击,击伤1艘运输船,但U—38很快就被护航军舰驱走。

  18日黄昏后,船队闯入了潜艇巡逻线,遭到了上述5艘潜艇的围攻,船队的队形被彻底打乱,德军潜艇乘机大开杀戒,击沉了19艘运输船,击伤5艘,其中U—99号战果最为辉煌,击沉6艘击伤1艘。天亮后,U—99、U—101和U—123都用完了所携的全部鱼雷而返航。

  19日夜间,另两支HX—79和OB—229护航船队也经过这一海域,同样遭到了德军潜艇的猛烈攻击,HX—79船队损失12艘船只,OB—229船队损失2艘船只,参战的潜艇大都用完了携带的鱼雷陆续返航。

  这三支护航运输船队总共有35艘商船被击沉,损失吨位达16万吨。

  在1940年7月至10月间,德军潜艇的黄金时代里,德军以6艘潜艇的代价,击沉英国及其中立国运输船217艘,总吨位达110万吨。

  面对如此惨重的损失,丘吉尔首相只得向罗丝弗求援,8月,罗丝弗秘密派遣以葛莱姆上将为团长的军事代表团前往英国,与英国进行会谈,并制定丑国一旦参战后在大西洋与英国海军合作的计划。

  英国还将一年来在海战中所取得经验和情报,以及雷达等先进技术无偿提供给丑国。

  在此会谈基础上,丑英参谋长于1941年1月至3月在华盛顿举行了秘密谈判,签订了“ABC—1”协定,协定中规定不论丑国是否参战都将担负起在北大西洋护航的主要责任。

  同时经多次磋商,1940年9月2日丑英达成协议,英国将其在巴哈马群岛、牙买加群岛、安提瓜岛、圣卢西亚岛、特立尼达岛和英属圭亚那等地的海空军基地九十九年的使用权。

  同时将纽芬兰的阿根夏和百慕大岛基地无偿提供给丑国使用,换取丑国50艘超龄服役的旧驱逐舰。

  这一协议已经改变了丑国的中立地位,引起了德国的极大不满,希大爷随即下令取消潜艇袭击丑国商船的最后限制,甚至还产生了夺取大西洋中部某些岛屿的想法,但德国仍尽量避免与丑国发生直接冲突,同时严令海军舰艇不得攻击美军舰艇。

  9月5日罗斯福发布命令,沿美洲大陆海岸设立中立海区,或称“安全海区”,由美军大西洋舰队组织对中立海区的巡逻和为航行船只提供护航,同时宣布将驱逐中立海区里参战双方的作战舰艇。

  实际上声称严守中立的丑国海军从一开始就将在该海区航行的德国商船位置通报给英国海军。

  进入11月,德军潜艇的辉煌时代终于告一段落,由于长期在海上作战,大批潜艇迫切需要检修和维护,因此能够出海的潜艇数量大大减少,平均每天在大西洋上游猎的潜艇才区区5艘!

  而且大西洋上恶劣的天气也严重影响了潜艇作战,使得11月德军潜艇击沉的船只仅有32艘,计4.7万吨。

  12月,因为英国在不列颠空战的胜利,德国入侵英伦三岛的可能大为减少,英国海军一直保留在本土准备用于反登陆的大批驱逐舰得以转用于大西洋护航作战,德军潜艇被迫逐渐向护航力量薄弱的远洋转移,以寻找战机。

  但随着向远洋的发展,发现护航运输船队的概率也逐渐降低,因此全月击沉运输船仅37艘,计21.3万吨。

  12月4日,英国空军所属的海岸航空兵划归海军指挥,以便更有效地组织海空协同,进一步加强空中护航力量。

  同一时期,邓尼兹也深深感觉到潜艇缺乏有力的侦察保障,难以扩大战果,向海军司令部递交备忘录,要求为潜艇部队配属空中侦察力量。

  在海军司令雷德尔元帅和德军最高司令部作战部长约德尔上将的大力支持下,几经周折才于1941年1月得到了一个大队的远程侦察机,但是此举得罪了将空军视为禁脔的空军总司令戈林。

  而且由于飞行员缺乏专项训练,海上侦察能力以及与潜艇协同很差,加之侦察机航程还太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效果微乎其微。

  12月8日,丘大爷致信罗丝弗,这封信被丘大爷在回忆录中称为一生中最重要的信件!

  信中介绍了英国所面临的艰难局面和蒙受的惨重损失,并向丑国提出了要求丑国海军为英国船队护航、扩大丑国海军控制的中立海区、利用丑国造船工业补充英国船只的损失、提供包括飞机在内的大量军事物资等一系列请求。

  最后明确表示英国目前无力支付上述援助的资金,特别请求不要坚持必须现金支付的原则。

  罗丝弗作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杰出郑治家,当然清楚英国的抗战对于丑国的重要意义,援助英国是多么的迫切!

  但是苦于受到国内当时还非常活跃的孤立主义的制肘,以及中立法案的限制,难以实现。

  经过仔细考虑他于12月29日发表了著名的“炉边谈话”:“如果邻居家失火,来向你借水龙带,你能说水龙带值十美元,请先付十美元吗?不!不能!我们只会说,拿去用,用完了再还我!”

  这一比喻,形象说明了当时的形势,也掀起了丑国国内关于援助英国的大讨论,三个月后的1941年3月11日,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即以租借形式向英国、华夏等正与轴心国处于交战状态的国家提供战争物资。

  1940年全年,德军潜艇共击沉471艘运输船,总吨位约218.6万吨,损失潜艇31艘。

  1941年1月英国开始在护航军舰上装备HF/DF高频测向仪,这种装置可以截获德军潜艇之间或潜艇与基地之间的无线电波,从而准确测出发出无线电波的潜艇位置。

  同时装备的还有改进型AS雷达,这些装备大大有利于发现潜艇的踪迹,德军潜艇发现船队后,只要发报报告情况,就会被高频测向仪测出位置;

  实施夜间水面攻击战术,则会被新型雷达发现;

  潜入水下,又难逃声纳的搜索,这样一来潜艇作战中自身安全性和隐蔽性难以保证。

  而且英军开始为侦察机配备雷达,使之能尽最大可能扩大侦察范围,正是由于英军远程侦察机数量的增加和性能的提高,德军潜艇活动受到了极大压制。

  1月,德军潜艇共击沉船只21艘,12.7万吨。

  2月丑国宣布海军承担护航的安全海域从西经60度扩大到西经26度。

  丑国海军作战部开始制定护航计划,并承担从纽芬兰的阿金夏至冰岛海域护航使命。

  同时德军开始实施改进的潜艇战术,即以6至8艘甚至更多数量的潜艇在护航运输船队可能经过的海域以四五十千米间隔一字展开,形成潜艇巡逻线或称艇幕,只要其中任何一艘潜艇发现船队,就立即报告潜艇司令部,再由潜艇司令部组织附近潜艇展开连续的夜间水面攻击。

  邓尼兹将这一战术的原则思想概括为在必要时间和地点上集中最大数量的潜艇。

  这就是著名的“狼群战术”,随着这一战术的使用,2月的战绩略有上升,达到击沉运输船37艘,计19.7万吨。但比起过去的黄金时期来,战果还是有所下降。

  因此,邓尼兹于3月起调集最精锐的潜艇前往英国西北海域,企图发起一次大规模的破交作战,再创辉煌。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kxs9.com。优看小说网手机版:https://m.ykxs9.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